脱氧核糖核酸(英文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种。
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
2023年4月,科学家发现首个有两套DNA的动物——黄疯蚁。
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聚合物。脱氧核苷酸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DNA中的核苷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构成了遗传信息。该遗传信息可以通过转录过程形成RNA,然后其中的mRNA通过翻译产生多肽,形成蛋白质。
在细胞分裂之前,DNA复制过程复制了遗传信息,这避免了在不同细胞世代之间的转变中遗传信息的丢失。在真核生物中,DNA存在于细胞核内称为染色体的结构中。在没有细胞核的其它生物中,DNA要么存在于染色体中要么存在于其它组织(细菌有单环双链DNA分子,而病毒有DNA或RNA基因组)。在染色体中,染色质蛋白如组蛋白、共存蛋白和凝聚蛋白将DNA在一个有序的结构中。这些结构指导遗传密码和负责转录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控制基因的转录。
DNA最初是由瑞士生物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米歇尔(Friedrich Miescher)1869年从手术绷带的脓液中分离出来的,由于这种微观物质位于细胞核中,当时被称为核蛋白(nuclein)。
1919年,Phoebus Levene确定了DNA由含氮碱基,糖和磷酸盐组成的核苷酸结成。Levene提出DNA由一条通过磷酸盐结合在一起的核苷酸组成。他确信DNA长链较短,且其中的碱基是以固定顺序重复排列。
1937年,William Astbury展示了第一个X射线衍射研究的结果,表明DNA具有极其规则的结构。
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1877-1941)在实验中发现,平滑型的肺炎球菌,能转变成为粗糙型的同种细菌。该系统在没有提供任何物质引起变化的证据的同时,表明某些物质可以将遗传信息从死亡细菌的遗体传递给生物。1943年奥斯瓦尔德·埃弗里等人的试验证明DNA是这一转变现象背后的原因。
1944年,Erwin Schrödinger鉴于量子物理学少数原子的系统具有无序行为理论,断言遗传物质必须由大的非重复分子构成,方足以维持遗传信息的稳定。
1953年由Alfr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通过另一个经典实验证实了DNA在遗传中的作用,该实验表明噬菌体T2的遗传物质实际上是DNA,而蛋白质则是由 DNA的指令合成的。
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 [9]。
1958年,马修·梅瑟生与富兰克林·史达在梅瑟生-史达实验中,确认了DNA的复制机制 [10]。后来克里克团队的研究显示,遗传密码是由三个碱基以不重复的方式所组成,称为密码子。
1961年,哈尔·葛宾·科拉纳、罗伯特·W·霍利及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解出这些密码子所构成的遗传密码。
DNA是由重复的核苷酸单元组成的长聚合物,链宽2.2到2.6纳米,每个核苷酸单体长度为0.33纳米。尽管每个单体占据相当小的空间,但DNA聚合物的长度可以非常长,因为每个链可以有数百万个核苷酸。例如,最大的人类染色体(1号染色体)含有近2.5亿个碱基对 [12]。
生物体中的DNA几乎从不作为单链存在,而是作为一对彼此紧密相关的双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叫做双螺旋的结构。每个核苷酸由可与相邻核苷酸共价键结合的侧链骨架和含氮碱基组成,两条链上的含氮碱基通过碱基互补以氢键相连。糖与含氮碱基形成核苷,核苷与一个或多个磷酸基团结合成为核苷酸。
DNA骨架结构是由磷酸与糖类基团交互排列而成。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糖类分子为环状的2-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的一种。磷酸基团上的两个氧原子分别接在五碳糖的3号及5号碳原子上,形成磷酸双酯键。这种两侧不对称的共价键位置,使每一条脱氧核糖核酸长链皆具方向性。双螺旋中的两股核苷酸互以相反方向排列,这种排列方式称为反平行。脱氧核糖核酸链上互不对称的两末端一边叫做5’端,另一边则称3’端。脱氧核糖核酸与RNA最主要的差异之一,在于组成糖分子的不同,DNA为2-脱氧核糖,RNA则为核糖。
DNA的双螺旋通过在两条链上存在的含氮碱基之间建立的氢键来稳定。组成D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T)。所有四种碱基都具有杂环结构,但结构上腺嘌呤和鸟嘌呤是嘌呤的衍生物,称为嘌呤碱基,而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与嘧啶有关,称为嘧啶碱基。
两条核苷酸链沿着中心轴以相反方向相互缠绕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楼梯,两侧扶手是两条多核苷酸链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结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碱基。DNA双螺旋是右旋螺旋。不同磷酸盐基团之间的凹槽仍然暴露在外。主沟宽2.2纳米,而小沟宽1.2纳米。两个凹槽的不同宽度决定了蛋白质对不同碱基的可接触性,这取决于碱基是在主沟还是小沟中。与DNA的蛋白质,如转录因子,通常与处在大沟中的碱基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