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了格氏试剂
维克多·格林尼亚,全称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Franc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1871年5月6日-1935年12月13日),法国化学家,因发明了格氏试剂与他的同事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5年12月13日逝世于法国里昂,一生之中著有科学论文6000多篇,对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传格林尼亚年轻时候是个浪荡公子。
格林尼亚出身于一个造船师的家庭中。他早年曾在里昂攻读数学,后来转为化学,并于1910年在南希大学任教授。一战中他曾参与过化学武器的研究,主要为光气的制造和芥子气的检测。战时他的“对手”则是德国化学家,另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
格林尼亚最著名的科学贡献是他发现了一种增长碳链的有机合成方法。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为“格林尼亚反应”,反应中用到的烃基卤化镁则被后人称为“格氏试剂”。格氏反应分为两步:
格氏试剂的合成:卤代烃(简式R-X,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基;X 是卤素,通常为溴或碘)与金属镁在乙醚中反应,制得格氏试剂R-Mg-X.
对羰基的进攻:反应的第二步,向格氏试剂中加入醛,酮或酯等羰基化合物。格氏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的化合物为一个醇。
格氏反应是用有机小分子合成大分子的重要方法。如果选择合适的起始反应物,格氏反应可以被用来合成很多不同的化合物。1912年,格林尼亚与他的同事法国化学家保罗·萨巴捷一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他发现了金属镁与许多卤代烃的醚溶液反应,生成了一类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有机金属镁化合物,即格氏试剂。
有机金属有机化合物,通式RMgX(R代表烃基,X代表卤素)。1901年由F.-A.V.格利雅首次使用卤代烃RX与镁在醚类溶液中反应制得。又称格利雅试剂。格氏试剂广泛用于有机合成中,从RMgX可以制得RH、R—COOH、R—CHO、R—CH2OH、R—OH、CROHRR′、CRR′O和RnM(n为金属的化合价,M为其他金属)。在合适的情况下,RMgX还能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共轭的加成反应。
格林尼亚制作格氏试剂的方法是:将卤代烃(常用氯代烷或溴代烷)乙醚溶液缓缓加入被乙醚浸泡着的镁屑中,加料速度应能维持乙醚微沸,直至镁屑消失,即得格氏试剂。反应是放热的,如果反应起动迟钝,可
加一小粒碘来启动,一旦反应开始,乙醚发生沸腾后,乙醚的蒸气足以排除系统内空气的氧化作用,但不允许有水。格氏试剂易与空气或水反应,故制得后应就近在容器中反应。反应的第二步,向格氏试剂中加入醛,酮或酯等羰基化合物。格氏试剂中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碳进行亲核加成,生成的化合物为一个醇。氯乙烯和结合在烯碳上的氯不能在乙醚中与镁反应,如用四氢呋喃代替乙醚,可制得氯化乙烯基镁试剂。这种试剂有人称为诺曼试剂。为了更好地启动镁与卤代烃的反应,可用少量1,2-二溴乙烷代替碘,特别是乙醚中如有少量水时,二溴乙烷与镁很快反应,生成溴化镁和乙烯,溴化镁有去水干燥作用,新鲜的镁与给定的卤代烃就可反应生成需要的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在醚的稀溶液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并与两分子醚络合,浓溶液中以二聚体存在。
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鉴于格林尼亚发明了格氏试剂,对当时有机化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决定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1871年5月6日,法国美丽的海淀小城瑟堡市,一家很有名望的造船厂业主的家里,一个名叫维克多·格林尼亚的小男孩出世了。当父母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更何况家里经济条件又这么好。于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都听命于孩子。夫妻俩以为只要孩子过得痛快就行了。从来也不批评和管教孩子。
瑟堡市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早早就送他去上学,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的人,而且还请了家庭教师辅导。无奈格林尼亚已经养成了娇生惯养、游手好闲的坏习惯。小学、中学从来就不知道好好学习,当然也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更糟糕的是父母管不了,别人也不敢管。又有谁愿意得罪这位财大气粗的老板呢。父母的宠爱为社会上造就了一个二流子。整个瑟堡市都知道维克多·格林尼亚是一个顶顶有名的纨绔子弟。而他自己还自命不凡,以为在这个城市里,谁都怕他这位了不起的“英雄”呢。优越的家庭造就出一个没有出息的二流子。
1892年秋,维克多·格林尼亚已经21岁了,他仍然是整天无所事事,寻欢作乐。一天,瑟堡市的上流社会又举行舞会,无事可做的格林尼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似乎这种活动就是专门为他举办的,他可以任意挑选中意的舞伴,尽情地狂舞。在舞场上,他发现坐在对面的一位姑娘美丽而端庄,气质非凡,在瑟堡市是很少见到的。不知不觉便动起心来,何不请她共舞呢。格林尼亚很潇洒地走到这位姑娘的面前,微施一躬,习惯地将手一挥,说道:“请您跳舞。”
姑娘端坐不动,似乎颇有心事。格林尼亚进身细语道:“小姐,请您赏光。”姑娘微微转动了一下眼珠,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格林尼亚的劣迹,这位姑娘早有耳闻,她不与这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共舞。格林尼亚长这么大,还没有碰过这么实实在在的钉子,更何况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脸往哪里放啊。这当头一棒打得格林尼亚有点不知东南西北了。他气、恼、羞、怒、恨五味俱全,一时竟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一位好友走上来悄悄耳语道:“这位姑娘是巴黎来的著名的波多丽女伯爵。”格林尼亚不禁吸一口凉气,冷汗渗出。他定了定神,重又走上前向波多丽伯爵表示歉意,总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吧。
谁知这位女伯爵早就想教训教训这个无人敢管的二流子了,她并不买格林尼亚的帐,只是冷冷地一笑,脸上显出鄙夷的神态,用手指着格林尼亚说:“请快点走开,离我远一点,我最讨厌像你这样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挡住了我的视线!”
被人宠坏了的格林尼亚此时已无地自容了,他的威风、傲气、蛮霸一扫而空。在瑟堡市称雄称霸多年的格林尼亚被波多丽女伯爵三言两语打得落花流水。
应该庆幸的是格林尼亚自尊心尚未丧失,还知道羞耻。知耻近乎勇。格林尼亚闭门不出,检讨自己的行为。多年来在父母的宠爱下,在社会的纵容下,自己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呀。20多岁的人了,五尺男子汉,要本事没有本事,要品德没有品德,竟成了社会上的一个“公害”。他想到波多丽女伯教训自己时,周围人都窃窃私语,人们早已看透了自己的品行,而自己的狐朋狗友也都纷纷躲藏起来,不敢露面,看来真是不得人心啊。 看透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格林尼亚感到有生以来的轻松。他并不是天生的坏蛋,优越的家庭条件和瑟堡市居民对他的家族的敬重,使得他走到了今天的境地。在瑟堡市不会有人来批评他,也不会有人相信他能够幡然悔悟。要想重新开始必须离开瑟堡市。找到了犯错误的原因,就必须马上改正。格林尼亚决心离家出走。他给家里留下了一封信:“请不要找我,让我重新开始,我会战胜自己创造出一些成绩来的……”
诺贝尔化学奖章
格林尼亚的父母早已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败,却无从下手。儿子觉悟了,要走一条重新做人的道路,他们从心眼里感到高兴。他们终于清醒了:再也不能宠爱儿子了,应该让儿子自己去闯出一条新路。老两口没有阻拦儿子的行动,也没有到处寻找,只是静静地等待着儿子的好消息。
格林尼亚离家出走来到里昂,他本想入里昂大学就读,但是他从来就没有认真读过书,中、小学的学业荒废得太多了,这样的基础如何考得上大学呀,格林尼亚只好一切从头开始。幸好有一个叫路易·波尔韦的教授很同情他的遭遇,愿意帮助他补习功课。经过老教授的精心辅导和他自己的刻苦努力,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把耽误的功课补习完了。 这样,格林尼亚进入了里昂大学插班读书。他深知得到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眼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发奋、发奋、再发奋。当时学校有机化学权威巴比尔看中了他的刻苦精神和才能,于是,格林尼亚在巴比尔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1901年由于格林尼亚发现了格氏试剂而被授予博士学位。
离家出走8年之后,格林尼亚实现了出走时留下的诺言。离开家乡时,他是一个人人讨厌的纨绔子弟,而他已成为杰出的化学家了。家乡的父老为之欢呼,决定为他举行庆祝大会,并曾邀请他回家乡。但他不愿出席这样的大会,他无法原谅自己青少年时所做出的种种恶劣行为,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
191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鉴于格林尼亚发明了格氏试剂,对当时有机化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决定授予他诺贝尔化学奖。
当格林尼亚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心情难以平静,他知道自己取得的成绩是与老师巴比尔分不开的。是巴比尔老师把自己已经开创的课题交给格林尼亚去继续研究,在巴比尔老师垢指导之下,格林尼亚发现了格氏试剂——一种金属镁与卤代烷在乙醚溶液中反应生成的镁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称为烷基卤化镁。为此,格林尼亚上书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基金委员会,诚恳地请求把诺贝尔化学奖发给巴比尔老师,此时的格林尼亚不仅是一位勤奋好学、成果累累的学者,也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
当格林尼亚获奖的消息传开之后,一天,他收到了一封贺信。信里只有一句话:“我永远敬爱你!”这是波多丽女伯爵写给他的贺信。多少年来,格林尼亚始终牢记女伯爵对自己的教育和严厉训斥。女伯爵当年的神情又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假使没有当年女伯爵的逆耳忠言,格林尼亚也不会有今天。她又写信表示祝贺,一往深情,实在难得。格林尼亚永记女伯爵的“一骂”深情,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自尊,不知羞耻。波多丽女伯爵骂倒了一个纨绔子弟,骂出了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